隨著綠色物流建設進程的推進,物流行業綠色化建設已滲入到各細分領域。
我國的物流行業已領先世界腳步,但在快遞行業由大變強的過程中,快遞包裝循環體系、環保包裝材料成本、冷鏈包裝耗材等問題成為快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痛點。今年兩會,全國人大代表、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再次聚焦綠色物流,提出《制定循環包裝國家標準,建成綠色包裝回收體系》的建議,其中對冷鏈物流的綠色化發展提出新的思考。
張近東今年兩會再度聚焦綠色物流
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0.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3.9億元,冷鏈物流運輸量隨之提升,隨著產品全球化、多元化、定制化的需求,更加豐富的冷鏈運輸方式涌現出來。但每年隨之產生近3億個泡沫箱及10億冰袋的冷鏈耗材。冷鏈包裝廢棄物專業處理收費較高,部分企業直接丟棄處理,對環境的污染不容小覷。而較為環保的可循環冷鏈箱因為箱體重量、回收流程等問題,實際應用比例較低。
3月1日,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《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》,指出要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:鼓勵企業創新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經營模式,開展多品種經營和“產銷雙向合作”;發展“生鮮電商+冷鏈宅配”“中央廚房+食材冷鏈配送”等冷鏈物流新模式,改善消費者體驗等。而蘇寧在連續落地四個深入產地直采的農村“拼基地”后,也在迅速跟進冷鏈物流“第一公里”的不斷向前延伸。
但在冷鏈物流加速發展的同時,新型綠色冷鏈模式也應當盡早受到行業重視。張近東今年兩會上的建議正是直擊這一行業痛點,建議制定冷鏈包裝耗材標準,鼓勵企業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鏈包裝。
蘇寧物流配合冷鏈物流網絡專門配備了生鮮專用箱
張近東認為,這離不開政府、企業等多方的共同參與。一方面,通過制定冷鏈耗材國家標準,推進冷鏈倉技術升級,加強耗材管控,運用大數據推薦更合適的包裝及冷媒介質,提高冷鏈運輸配送基礎設施標準。另一方面,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研究及使用更易攜帶、易回收的新型冷鏈包裝。通過提高冷鏈商品周轉率,降低商品損耗,推進食品垃圾處理體系建立,科學處理食品垃圾,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。
如張近東的建議,物流行業注重的不該只是經濟利益,更應該是對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影響,積極引領行業升級與革新,承擔企業社會責任,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同發展。